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具创新活力与能力,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然而,受前期研发周期长与投入大等因素影响,它们普遍面临融资门槛高的问题。
如何帮助这些“先锋”迈过创新发展的初创期?湖南湘潭一直在努力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激发蓬勃创新活力,就是其中关键一招。
如今,通过7年实践,这支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不仅有效缓解了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还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催生了3D打印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成长,让更多科技“雏鹰”早日遨游产业蓝海。
“对于企业来说,来自本土的扶持越早、互动越紧密,企业对当地的感情就越深,依赖度也越高。”湘潭市科技局副局长金彪说,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以来,以出资1.45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4.13亿元,累计实际到位募集资金5.58亿元,资金放大倍数达到3.84倍。其中,投资的6家企业累计登记科技成果33项,取得软件著作权30项,获得有效专利380余项,1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并成功上市。
9月18日,湘潭高新区创业路上的印之明科技产业园(一期),正在进行园区道路及绿化等扫尾建设。厂房内,一台台数字轮转喷墨印刷机打好包装,准备发往外省。
“目前公司已实现产值5000万元,超去年总产值2000多万元。”湖南印之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超略讲道,公司研发的数字轮转喷墨印刷机,一经推出就引爆市场。得益于这一王牌产品,企业销售额蹭蹭上涨,今年产值有望突破8000万元。
从“白纸作画”到“产业明星”,印之明快速崛起的故事令众人惊叹。然而,风光背后,却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8年,在一场“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招商引资活动中,印之明创始人王泽明与湘潭方面一拍即合,决定将企业从深圳迁到湘潭。
“湘潭产业基础好,政府扶持力度大。”王泽明说。2019年6月,企业正式落户湘潭高新区,此后发展稳扎稳打,一年一个台阶。
“印之明在湘潭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帮助。”邓超略说,入驻湘潭后,园区不仅在政策申请、信息推送、人才招聘等方面为公司助力,还灵活运用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为企业搭建广阔的融资平台,引导企业发展壮大。
“这种政府投资但不参与经营管理的模式,让我们有更大的自主性。”邓超略介绍,经过3年的技术沉淀,公司成为我省唯一掌握数字喷墨技术的企业,其自主研发的数字轮转喷墨印刷机,一经面世,便迅速占领国内30%的市场份额,迎来爆发式发展。
邓超略透露,目前他们正在加紧新技术研发,并将产业园二期建设提上了日程。届时,将在湘潭形成一个激光成像智能设备与数字喷墨印刷设备产业链闭环。
类似印之明这样的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资助名单上还有不少。作为支持产业培育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过去7年来,该基金依托湘潭产业基础和发展重点,参与资助了智能制造、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等领域的6家初创期和成长初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显示,这些企业受资助时,90%以上是成立不足18个月的初创型企业,95%以上是员工人数在100人以内的小企业。
湘潭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朱知义,是这支引导基金的主要见证者。他介绍,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资金的支持,更是对中小企业坚持技术创新的信心培育和方向引导。“我们不是简单的项目成果转化,而是伴随企业的成长,像‘保姆’一样及时地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高效服务。”
据悉,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始终坚持明确的产业扶持导向,一方面促进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一些得到基金支持的企业通过自身努力,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部分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并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标准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还带动了该市高端人才的成长。仅2018年以来,该市已累计引进培育高端人才1人、高级人才3人、重点紧缺人才1人和一批青年岗位能手。
从国内最早发展创投行业的深圳,到被视为“最牛风投城市”的合肥,再到当下各大城市纷纷成立各类产业引导母基金,产业基金已成为各地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城市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抓手。
“就湘潭而言,原有的产业优势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的动力固化,迫切需要通过方向性的投资,为区域发展找到新的‘火车头’,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增材制造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郑振鸣说。
而今,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本土科教资源优势,湘潭正努力打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在这一背景下,这支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目标十分坚定:发挥政府引导资金功能,服务湘潭创新驱动发展。
“从纯市场的角度来讲,民间资本不愿意主动介入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模糊的初创企业。”湘潭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靳志国介绍,从企业初创到成功上市,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期间既需要企业不断创新发展,也需要政府一路扶持。如何紧贴不同时期的需求,以市场化手段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湘潭近年一直在进行有益探索。
他深有感触地说,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不仅给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直接的资金注入,还通过政府“站台”,让企业间接获得政府信用背书,让市场化的资本有信心、有意愿参与进来,从而改善创投资本来源问题,降低社会资本的投资风险。湘潭高新区作为该基金的落地单位,为加快基金投资见效,他们进一步突出基金支持科技创新力度,敏锐瞄准产业发展前端,投早、投小、投科技,重点培育和孵化中小企业,不断壮大产业基础。
“有心”插柳柳成荫。经过7年的精心耕耘,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不但收获了丰硕成果,还从一个单纯的扶持政策,成长为一个聚焦早期、聚焦科技、聚焦投融资的新型手段。在其带动下,湘潭高新区构建了“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双创服务链条,建成科技企业加速器等8家“园中园”,成功打造中南地区首个院士创新产业园,培育出数造科技、华菱线缆等明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载体突破110万平方米,拥有国、省众创空间25个,院士工作站6个。截至目前,园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32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拉动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6.22亿元,为加速打造湘潭“智造谷”起到重要作用。
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当前,在长株潭都市圈和湘潭“智造谷”品牌效应的双重加持下,湘潭正加速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实施科技创新“133”计划,深度布局湘潭大学城(大学创新创业园)高水平规划建设。
种种举措无疑在表明,新时代湘潭需要更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也需要更高水平的科技金融服务,才能匹配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金彪介绍,近年来,湘潭加快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体系,持续增强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在支持初创企业融资方面,除用好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外,还率先在全省实施了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风险补偿改革,通过政策“升级”,提升企业获得信贷能效,有效引导金融资源向科创领域倾斜。
同时,通过投资子基金触达企业,聚焦本地特色产业,把钱用在刀刃上,让小基金撬动大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眼下,湖南正在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如何“点燃”科技创新“新引擎”,推动科技创新走深走实,是摆在湘潭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引导基金要真正发挥出‘引导’作用,必须与城市的现有产业基础紧密结合。”朱知义、靳志国等人表示,从人的角度来看,要通过引导基金找到一批能够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的专业化人才,对区域产业、人才特色、行业发展有深入研究,“这支基金并不只是一个工具,更应成为政府的‘一只手’,通过专业的研究和判断,真正为城市创新发展服务”;在体制机制上,要进一步放开束缚,增强基金的服务主动性,使其更贴近市场需求。
“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同时基金本身也在不断创新。”金彪说,未来湘潭将在拓宽自身资金来源、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进行更多探索。他对此满怀期待:“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是一项着眼于未来的事业,从长远看,它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王超 李瑶)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联系人:王经理
手机:131561872634
邮箱:hobbm@www.66766880.com
地址: 济南市历城区荷花路街道宁华路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