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企业,其发展时期的档案史料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本文介绍了一批商务印书馆早期档案史料的整理编目情况,并分别从组织管理、经营理念两方面研究分析其史料价值,以此丰富商务印书馆史的研究并为现代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借鉴。
刘梦琦,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雷戎,海峡书局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副编审。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首屈一指的民营出版社,是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端,亦是近代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出版机构。作为中国出版业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论是商务本身还是其出版品和举办的相关活动一直颇受学界关注,其中也产生了许多成果。
作为一家出版文化企业,商务印书馆在学术文化方面服务教育、引领学术、担当文化、激动潮流,与北京大学一起,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双子星座。而从商业方面看,商务在营销管理、企业制度等方面对20世纪的中国出版文化企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档案资料也具有宝贵价值。
商务印书馆案卷总体上保存较为完好,但身为“百年老店”,仍历经沧桑。1902年,商务遭遇火灾,所有账册均遭焚毁,所幸当时商务处于发展初期,投资户、业务往来相对较少,尚能恢复,未造成太大损失。
商务在发展较有规模后就成立保管股,其保管一切不动产、对外投资股票、债权证明、股东会、董事会记录等项要件,且保管股在银行租用保险箱存放不常用要件,这使得商务印书馆的账册及股东、董事会记录得到了妥善保存。淞沪会战“一·二八事变”商务遭受侵略者有计划的轰击,损失惨重,虽在事变前将账册和股东、董事会记录转移至租界,但大量案卷因无法清理、转移,最终化为灰烬。抗日战争期间,商务总管理处多次迁移,受到战火侵袭,抗战之前所形成的案卷除账册之外也丧失殆尽。
除此之外,部分本存放于商务印书馆的档案资料因总馆的搬迁和管理者的失误没有得到妥善保存,几经流转进入市场到了各地藏家之手。其中不乏年间的,可以补足出版过程相关史料之阙的资料。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一直有重视出版史料发掘与研究的传统,此批珍贵史料就是本院出版发行专业校友雷戎先生多年耗资搜集而来,现集中捐献给学院的。
通过对史料先进行粗略浏览阅读,随后细致整理审查,可知此批获赠史料共六十九件,其中大多与商务印书馆相关,数量达六十件,剩余资料为近代其他出版企业相关资料。
此批商务印书馆档案文书主要包括五个部分:一是商务印书馆各地分支馆与总馆的往来函件的信件原件和复写件(来函主要汇报当地业务情况,请求决策指示,去函主要为业务安排);二是与书稿作者、文人学者以及出版同行的往来信件(主要是对商务印书馆拟出版的稿件进行讨论);三是出版物的广告样例;四是商务印书馆颁布的管理条例、办事规则和通告等;五是其他零散文件,如资本清单、产权凭证、合同以及老照片等档案资料。
商务印书馆相关史料中的信件共有四十一件。除信件之外,其余资料包括商务印书馆管理规则条例五件;管理通告四件;资本清单、收据、合同计四件;广告存样四件;照片两张。
此批档案史料所涉时间为1920年至1962年,其中大部分档案史料集中在1930—1948年,有少数史料缺少年份。史料之间联系较少,多为零散档案文书。信件多为直排,毛笔书写,字体以繁体行书为主,管理条例等文书以印刷件为主,直排,字体为繁体。
此批获赠的商务印书馆档案文书多为商务印书馆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真实性强,史料价值高。“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细节之处仍能展现近代时期商务印书馆先进的企业管理艺术和经营理念。本文研究所使用的档案资料时间主要集中于1930—1939年。
对于史料研究来说,在掌握史料的同时也要对相应的史实有了解。史实可为史料的整理研究提供有效的线索,而档案史料也是史实考据的有力佐证,二者只有互相推进才能不断深化研究。据商务印书馆已公开的档案史料以及多位“老商务人”的文章记载,近代时期商务印书馆曾多次经历改革。1902年张元济入馆后成立编译所、印刷所和发行所三所。但三所因负责人不一致,常常陷入决策不一、权责不明的境地。随后1915年商务另设总务处,由陈叔通负责,作为商务的决策中心,重要事项与三所所长一同决定。“一处三所”的组织形式一直到1930年王云五主政时期才有所转变。此批档案文书中的一些记载对目前的公开史料进行了补充,并且印证了史实,具有参考价值。
商务印书馆经营管理离不开王云五的指挥和决策,他对商务印书馆的管理体制变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云五1921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任编译所所长,便根据审定后的《改进编译所意见书》,着手改组编译所和制定、实施新的编辑出版计划。随后,1930年王云五被推荐为商务总经理,在海外考察研究学习“科学管理”经验后,他回国在商务实行科学的管理措施,并对商务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
1930年9月11日,王云五向商务印书馆董事会提出科学管理计划,分为十二部分,对公司预算、成本会计、业务统计、动作研究与时间研究、公司组织改革、印刷技术与出版内容、业务工作标准化、简单化、劳资问题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意见,几乎涉及了商务管理的方方面面。此次改革并未全然实施,仅施行了事务与财务两部分。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公司新设了总管理处,负责全馆的行政工作。总管理处由总经理主持,下置经理二人辅助,设编审、生产、营业、供应、主计、审核部六部门,以及秘书处、人事委员会。
在档案文书中,各地分支馆与总馆、办事处的往来信件可以看出商务印书馆组织制度的变化,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细致关系和职能分配。总管理处下设营业部,下属管理分庄科、推广科、上海发行所、各分支馆。因此各地分支馆与总馆进行联系往来,汇报营业事项时,往往会致信总部的营业部或下属的分庄科。
若有其他事项,如邮寄印鉴卡,确认图章签字式样等事务,则需致信主计部,主计部负责财务、统计、稽核、收支等事务。
从总馆组织与分支馆的来往信件中,可以看出自王云五上任总经理,实行科学管理措施后,公司的组织结构呈直线职能性。每个部门都进行了专业分工职能明确,各司其职。全国各地的分支馆都在营业部的管辖之内。总经理拥有各项事务的最高指挥权,对生产、发行、经营等事务都可以直接进行管理。总经理、经理的组织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才能可以在公司的整体运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一个分馆的开设实际上是开拓一块发行地盘。截至1915年,商务已有30余处分支馆。不少省会以上的城市都有了商务的分馆。通过分支馆联系各地的零售店,商务形成了自己的销售网点,拓宽了全国的发行渠道。遍布全国各地的分支馆与总馆距离相差甚远,要了解分支馆的经营情况,加强对分支馆的管理,必须依靠中层干部的力量。干部是树的根部和枝叶间的桥梁,干部发挥作用,才能形成参天大树。分支馆的中层领导者一般为公司的雇员,与总馆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依据商务印书馆的规章制度,凡是该馆职员都要与该馆订立雇用契约。
中层干部在被领导的同时,也对分支馆的经营管理进行领导。他们亲身经历当地的实际情况,在经营、选题、管理上都有许多很好的建议。干部将其致信给商务总馆的总管理处,领导层采纳后将使分支馆的管理更加完善,各地的业务能得到更好的开展。
1931年西安分馆负责人在考察了西安当地情形后,发现一处合适的房产,为之后发展考虑,致信建议总馆购置该房屋作为分馆:
敝处之意,拟请公司出价收买,以作陕馆店屋之用。……然陕省今昔情形不同,将来火车业成,交通便利,各项商业必可渐见发达,故二年后,不独市房租价须渐增涨,即房产售价,亦必逐渐高贵。本馆为图久远计,似应在此时间,自行置产,以期一劳永逸。且所费代价,为数有限,而于陕馆业务进行,则可得益非浅。
可否请尊处设法与潘(光旦)先生接洽,请其以后避免此类文字,使社会人士不致对于本馆出版物稍留有不良的影像。
但为谋万全计,对不清账同行之地方,另觅新同行代替。对营业较大地方,一时无相当新同行者,另谋妥当之过渡方法,设短时间之分销处,以维营业,一面仍觅可靠之新同行,以期一劳永逸而策万全。
这些信函中的建议言辞恳切,全是分支馆经营者对当地经营销售情形进行反映后提出的针对性建议。中层干部对于分支馆事项的详细汇报也使身在上海的总管理者对各地的分支馆的情况有了具体了解,既加强了总馆对于分支馆的管理,又将管理的重任分散给中层干部,减轻了企业领导层的压力。
自以来,商务印书馆对外面临同业的强力竞争,对内不断发展,规模和业务逐渐扩张,建立之初的家族企业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商务印书馆的发展需求。1910年商务领导者夏瑞芳挪用公司资金投资失败导致商务陷入财务危机,以及企业频频出现的财务不善、经营决策失误等问题,使得张元济在任时便深感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他主张引入新式会计方法,拟定各部门、各分馆的办事章程和预算制度,这些改革让商务真正向一个现代大型企业发展。
而商务的管理制度建设自然也成为了王云五“科学管理”改革的另一个重点。1934年5月,商务印书馆制定发布《商务印书馆同仁服务待遇规则汇编》。1935年9月商务印书馆又发布了《商务印书馆规则汇编》,收录了商务印书馆各项章程规定72份,其中组织类13份,业务类9份,事务类45份。
此批史料中也存在3份管理办法的文件,即《总公司招待处办事试行规则一册(1922年)》《总管理处通告:成本会计实行规则(1933年)》《栈务科杂志股代推广科收发推广品办法(1932年)》,均为商务于近代发布的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馆上海各工厂之成本会计,由会计科分别派员驻厂办理,各地分厂之成本会计,由各该分厂会计股办理。
四、房租,电灯,电力,自来水及自来火之费用按月依“房租水电分配计算表”算出之数,记入“成本费用清册”中之各该项内。
五、每月根据“薪水簿”及“件工工资结算单”,将各区间薪水分为直接工资与间接工资两项,记入“成本费用清册”中。直接工资复根据“件工工资结算单”记入“成本区间结算单”之直接工资内。
六、每日根据各成本区间领料单及退料单(退料数目用红笔记录应在领料数目内除抵),分为直接原料与间接原料两项,记入“成本费用清册”中,直接原料同时复记入“成本区间结算单”之直接原料栏。
七、“成本费用清册”每月月底结算一次,将每项(除直接工资与直接原料外)之各分栏结数,逐项记入“各成本区间开销汇集一览表”内。
八、“各成本区间开销汇集一览表”内各间接成本区间之费用每月按照“公共费用分派计算表”算出后,即转入于同表内之各该应派之直接成本区间。
九、“各成本区间开销汇集一览表”结算完竣时,即将所算出之每件工工资一元应摊费用数,或(月工)每工作一小时应摊费用数记入“成本区间结算单”之成本统计栏内。
十一、“成本区间结算单”每月结算一次,将算出之结数,按照会计科目开转账单,交会计科总账股转账。
第六条分厂对于本规则第四条:所列各项单据中第一项,应复写三份,以一份留存,二份送生产部核阅后,以一份转送主计部。其第二、三、十一、十二项均复写二份,以一份留存一份送由生产部转送主计部。
第七条上海各厂对于本规则第四条各种单据,除第一项,应复写三份,以一份留存,二份送生产部核阅后,以一份转送主计部外,其余由会计科直接办理。
此试行规则规定成本会计由主计部会计科主持办理;列出成本会计所需各种单据共十二种,并介绍每种的使用办法;分厂和上海各厂的单据需复写多份,一份留存,一份交给生产部核。
联系人:王经理
手机:131561872634
邮箱:hobbm@www.66766880.com
地址: 济南市历城区荷花路街道宁华路88号